获奖信息|2022年广东省风景园林研究生学术论坛获奖情况

作者:时间:2022年11月30日 14:30点击数:


01论坛介绍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促进广东省风景园林学科和专业的研究生之间的学术交流,为青年学生提供一个开阔视野、启迪智慧的学术交流平台,2022年10月30日至31日在广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的资助下,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风景园林系与广东园林学会园林教育信息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2022年广东省风景园林研究生学术论坛顺利召开本次论坛分为论文分论坛、设计分论坛两部分论文分论坛于10月30日上午9时在华南理工大学建筑红楼报告厅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举行,设计分论坛10月31日上午9时30分GVL怡境国际集团广州总部线上举行  

02我院获奖作品    

我院风景园林专业研究生在本次论坛共入围并获奖4件作品,获奖同学分别为陈佳炜张玉莉黄沛嘉、蒋洁琼、陈心怡、黄诗程、彭聪、严欣、陈芷祺、陈可妍、卢靖。其中在论文分论坛中陈佳炜汇报的《广东省自然保护地暗夜公园建设选址适宜性评价》荣获等奖,张玉莉汇报的《珠三角自然保护地夜间光环境的时空动态研究》荣获三等奖。在设计分论坛中黄沛嘉团队汇报的《生境重塑,和合共生——东莞市小型哺乳动物生态廊道规划与节点设计》与彭聪团队汇报的《龙江国际家居小镇品质提升项目》荣获三等奖。  

03获奖作品介绍    

① 广东省自然保护地暗夜公园建设选址适宜性评价    

作者:陈佳炜  

指导老师:徐瑾  

     

   

汇报者:陈佳炜  

快速城市化引起的光污染使得黑暗的夜空逐渐稀缺。暗夜公园作为暗夜保护的主要类型之一,在国内外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具有优越本底环境的自然保护地是暗夜公园建设选址的重要备选对象。本研究根据国际暗夜协会对暗夜公园的认证要求,初步筛选出广东省具有暗夜公园建设潜力的备选保护地,从观星质量制约条件、游客吸引程度和政府投资可行性三方面出发,构建暗夜公园建设选址适宜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应用GIS空间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探讨广东省建立暗夜公园最适宜的自然保护地。  

   

   

评委老师为陈佳炜同学颁奖  

   

   

② 珠三角自然保护地夜间光环境的时空动态研究  

作者:张玉莉  

指导老师:江本砚  

   

汇报者:张玉莉  

自然保护地体系被作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核心手段,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中居于首要地位。然而近年来光污染成为自然保护地面临的一项新威胁。本研究揭示了近二十年来珠三角区域自然保护地的夜间灯光时空动态规律,量化自然保护地面临的光污染威胁,希冀为改善自然保护地的夜间光环境,促进城市群地区暗夜公园的建设提供科学参考。  

   

   

评委老师为张玉莉同学颁奖  

   

   

③ 《生境重塑,和合共生——东莞市小型哺乳动物生态廊道规划与节点设计》  

作者:黄沛嘉、张玉莉、蒋洁琼、陈心怡、黄诗程  

指导老师:徐瑾  

   

汇报者:黄沛嘉  

本研究选择东莞市并结合小型哺乳动物习性、生存情况、是否迁徙等因素选出豹猫、黄鼬、豪猪、果子狸及中华穿山甲这五大物种作为代表,综合分析高程、灯光、坡度以及土地利用共 4 个主要影响因子,通过层次分析法(AHP)获得各影响因子的相对权重值。通过廊道设计模型( Linkage Mapper) 得到五大物种栖息地间的潜在生态廊道。结果得到14条小型哺乳动物潜在生态廊道。并针对最紧迫改造对象以及打断最严重区域进行规划设计,对打通东莞市零星分布区的通道,扩大小型哺乳动物生存空间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同时也提供一套郊野公园游憩体系的规划设计方法,尝试将城市小型哺乳动物栖息地构建的方法运用到实践中。  

   

黄沛嘉团队获奖  

④ 《龙江国际家居小镇品质提升项目》  

作者:彭聪、严欣、陈芷祺、陈可妍、卢靖  

指导老师:王雪霏、陈锦棠、万丰登、陈伟昌  

本项目围绕“国际家居设计门户·岭南家居产业小镇”为项目定位,以广湛公路为主景观轴线,以龙江家居产业三大发展阶段“缘起、发展、腾飞”为灵感,划分成“春林映绿、云霓花陌、旭日朝霞”三大主题段,再利用龙江大涌、世博汇、龙江客运站旧址、亚太国际广场、人行天桥五大节点展示城市风貌,形成“1轴3段5点”的规划结构,融入本地历史文化的同时,重塑城市界面、重焕城市记忆,将龙江镇打造成顺德家居产业展示的国际新窗口。  

   

   

彭聪团队获奖  



(供稿人:徐瑾)